生平简历
弗洛伊德对精神分析的兴趣是在1884年与J.布洛伊尔合作期间产生的,他们合作治疗一名叫安娜.欧的21岁癔症患者,他先从布洛伊尔那里学了宣泄疗法,后又师从J.沙可学习催眠术,继而他提出了自由联想疗法,1897年创立了自我分析法。他一生中对心理学的最重大贡献是对人类无意识过程的揭示,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人类的性本能理论以及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早年从事神经学的研究,随后在J.M.夏尔科、A.A.利博尔特和J.布罗伊尔的影响下,应用催眠治疗精神疾病。1893年与布罗伊尔合作发表《癔病的研究》,提出一个假设,认为病人把曾经有的情绪经验排除到意识之外,由此阻碍了许多心理能力;通过催眠回忆后,情绪发泄了,病就痊愈了。由此逐渐发展了精神分析技术。
由于对病人及对自己的梦的观察和分析,弗洛依德发现和确认了无意识心理现象。提出梦是愿望的满足,形成了梦的分析技术。1900年出版《梦的解析》一书。这是用前所未有的思路,别出心裁的开创一种研究心灵和精神病理现象的新领域。1905年弗洛依德出版《性学三论》一书,他把生物发生原则用于研究心理性欲的发展,对这一问题做了种系发生的和个体发展的观察与概括。1914年弗洛依德发现自恋的心理现象,并以先天的内部驱力,即爱力来解释人的行为,认为生命由此得以支持。这一能量称为生本能,其投注于外即为爱情的对象,投注于内即为自我爱恋。1920年,弗洛依德修正关于本能驱力的理论,提出死本能作为补充。1923年在《自我与本我》一书中,他详细阐述了他的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结构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3格部分。1927年发表了《幻想的未来》,对宗教做了精神分析的评述,1930年他对现代文明做了剖析,并在生命的最后年代(1934-1938)写了《摩西和一神教》的批评性著作。
弗洛依德终生从事著作和临床治疗。他的思想极为深刻,探讨问题中,往往引述历代文学、历史、医学、哲学、宗教等材料。他思考敏锐、分析精细、推断循回递进、构思步步趋入,揭示出人们心灵的底层,这就是精神分析的内容极其丰富的根源。
经典著作
《歇斯底里研究》 (1895)
《梦的解释》 (1900)
《性欲三论》 (1905)
《论无意识》 (1915)
《自我与本我》 (1923)
《焦虑问题》 (1926)
《自我和防御机制》 (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