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中心

中心新闻

一身善意筑童梦,万古人间四月天。——西八里采访稿

发稿时间:2013-05-06

 427号,心协火炬项目组赴河北看望小火炬手们。破旧的校园,却充盈着活泼、欢歌笑语。我们之前了解到,这些孩子们,尤其是宏志班的孩子,都由于贫困而挣扎在生活的泥潭中。可是,现在在西八里,他们找到了梦开始的地方。西八里中学接受他们,并且免费教育、还支援他们的生活。为了了解更多关于孩子们和学校的具体情况,我们采访了西八里中学的两位老师,知晓了更多背后的故事。

(一)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学习篇

6:00起床,620早操,上午755——1150,下午2:00——5:30,晚上6:30——9:50都在上课,外加回到寝室后的作业时间。这就是孩子们的作息。同时,也将近是老师们的作息时间。当我们的大火炬手走进教室和同学们交流时,首先看到的是同学们穿过摞得高高的书本的期待眼神。对于他们来说,我们这群来自北京的大学生,带来的是另一个世界的空气吧。据老师说,这些孩子大部分都没有出过怀来县,没有去过他们梦想的北京。由于学校条件和教师资源问题,孩子们没有美术课和音乐课,只是每星期有两节体育课。可是,孩子们后来告诉我们,条件限制,体育课没有具体教学课程,孩子们只好自己安排自己想在体育课上做的事儿。而只是初中生的他们,这样单调艰苦的生活,总藏不住那颗充满期待的青春之心吧。于是,这些质朴的眼睛中,流露出许多复杂的东西。老师告诉我们,这里每个年级有四个班,每四个班里有一个宏志班。宏志班是我们重点了解的部分。这里的孩子不只是来自本地怀来县的,还有周遭各个地区的贫困生,远至张家口都有孩子在这里上学和生活。宏志班的孩子不同于普通班的正常家庭的孩子,他们大多是父母在外(多数流动方向是北京)打工,生活贫困,甚至很多是父母离异,单方或者双方死亡。学校大部分的孩子们都是非独生子女,上学,对于大家来说,几乎是可预知的唯一的改变命运的机会。宏志班的孩子们条件更为贫困却学习成绩良好,他们因此享受更多的补助和费用减免,也承担着更多的负担和责任。采访老师时我们得知,宏志班的孩子们都更为刻苦,就课程设置上,在其他班的孩子们下午的活动课的时候,宏志班的孩子要继续在教室里上自习课。他们和孩子自己都只是想给孩子们一个更好的明天而已。这里70%80%的孩子们会选择继续上高中,剩下的多半就去了技校,还有的就去打工了。对于高中来说,这里的孩子们也面临着好的教育资源和家庭背景下的学生们的竞争,他们都希望能考入最好的沙中(即第一中学),如果考不上,也会选择第二中学,张家口中学等等。说话时,老师们疲惫却温情的目光透过摞得高高的要批改作业照过来,让我们觉得很温暖。这些老师,不只是栽培孩子们的园丁,更是孩子们生活的土壤。由于教师资源不足,这里的老师不得不多项全能,比如我们采访的王老师,就同时带着初三的物理和初一的生物课,同时担任初一的班主任。而由于不少孩子们的家不在本地,相对较远,在周日的休息中(周六补课)不能赶回去与家人团聚。为了能让孩子们更多得与亲人接触,学校实行了“倒假”制度,即在清明、五一、中秋等节日不放假,而把假期要休息的时间集中在一起。这样,老师们自己也就无法在这些重要的节日和家人团聚,而是选择了和孩子们在一起。她们的目光是疲惫而温情的。我知道,这是奉献爱的特有的目光。

(二)   今夜月圆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校园生活篇

提到校园生活,老师的面庞露出一点尴尬的神情来。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孩子们的校园是沉默而荒凉的。几间教学楼和一个简陋的后操场构成了全部的校园。而由于缺乏师资设备等,踢毽子打羽毛球,几乎就是全部的课外生活了。这里的校规不允许携带手机,孩子们通过公用的电话与家人联系。孩子们住校,不少人半年才能回一次家。因而老师更像是孩子们的大家长,在生活上对孩子们的谆谆教导。而由于“倒假”,更多的丰富生活的节日,孩子们是和老师共同度过的。班里会在这些节日里自己出节目。据老师说,就在近期的清明,他们还一起在操场弄了一个篝火晚会。孩子们都很开心,思乡之情也就渐渐遗忘在欢乐中了。朝夕相处,情谊渐深。虽然没有资金能让自己安排,但是孩子们还是在中秋、教师节等手工做了很多小礼物给老师。塑料花,牙签粘出的房子,纸壳做的笔筒,都很精致用心。老师给我们介绍这些小物品的时候,也遗忘了恋家之情,脸上也笑开了花。

(三)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家庭生活篇

初中的孩子们正是青春叛逆期,尤其这里的孩子们特殊的家庭环境,更使敏感的孩子们心事沉沉。老师给我们列举了一些孩子的家庭情况。让我们得以窥得一斑,心中生出不少凄凉。有的孩子三岁死了妈,七岁没了爸。有的孩子是被人遗弃的孤儿。有的孩子母亲患了红斑狼疮,父亲一人支持整个家庭。想象这些残破的家庭,孩子们心理就积下了千般心事,万般思量。这里没有专门的心理辅导的课程或者老师,但是每个老师都是孩子们的心灵火炬手。他们经常会在活动课和课余时间与孩子们谈心。给孩子们温暖。而且老师们对于女生的教育,顾及到性别差异,也一般不会进行严厉的批评。但是,心理学意义上,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积累在心中的成分是46岁就完成的。仍然有的孩子,在重重的心事中封锁了世界或者封锁了自己。选择了一些非主流非中心的道路。这些活生生的孩子们的故事让我们感到不能承受的沉重。也使我们对于家庭、生命、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西八里中学的采访,持续了大概20分钟就结束了,可是我们却有恍如隔世之感。孩子们的笑声还在窗外,孩子们的故事还在心中。时间却容不得我们细细回想了。最后我们与老师一起合影。在形式上圆满完成了这次采访。而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却一石激起千层浪,再难平静。我们知道,这次的采访和交流,将赋予我们生命不同的意义和爱的真理。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些孩子们。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