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中心

中心新闻

北京语言大学参加第五期北京高校心理委员朋辈互助技能培训

发稿时间:2019-05-06

4月13日至4月14日,北京语言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派出心理委员骨干陈韵雅等6位同学在心理咨询中心王昊月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北京市心理教育工作基地(中国农业大学)举办的第五期北京高校心理委员朋辈互助技能培训。

本次培训中,同学们都全勤参加培训,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并取得结业证书。在为期两天的培训学习中,大家首先明确了心理委员的角色和定位,学习了如何培养积极的服务态度。接下来,朋辈心理委员对如何利用现代网络在校园内有效地开展心理活动、如何协助心理中心开展危机排查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并探讨了如何做好同学们的“好榜样、预警机与播种者”。最后,大家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了如何知己知彼,于沟通中发挥影响力。

在朋辈互助培训中,大家积极讨论,勤于思考,认真记笔记,扎实掌握了朋辈互助的技巧,学习到了最为先进的心委校园工作知识,为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做好了丰富的知识储备。期待同学们将自己的所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更好地服务北语的同学们。



以下是部分同学的心得体会~

彭彦芳:

非常幸运有参加这次的培训。经过两天的培训,我从陈联老师和其他高校同学身上看到了很多心理委员应有的品质。

学习当中,我对心理委员的自我定位和要求,以及对自己工作的目标也有了更多的认识。从调整好自身心理状态开始,做好一个积极乐观的好榜样。从自身做起,用自身的积极力量来感染更多的人。老师说到一个人做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成为了什么样的人。我作为心理委员在关心同学们的同时,也会先定下一个明确的目标,明确我的价值定位和目标成就,通过鲜明的目标来激励我自己,并服务好同学。培训当中,老师也讲述到何为领导力,对成员的领导和服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我觉得心理委员的职务更多应该是要为大家服务,更深入地去了解同学们,了解他们的性格,学会用不同的方式和他们相处,发现他们的烦恼和问题,来加强危机排查。这是我这两天培训的大概感悟。

 

张舒媛:

朋辈之间,往往是最能理解和相信彼此的,所以朋辈互助是非常有用的。在朋友同学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发现并伸出援手,这是心理委员应该具备的能力,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在最需要人拉一把的时候,是最脆弱的时候,一定不能激他,不能盲目跟风,因为这时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在这次朋辈互助的培训中,我不仅收获了朋友,也收获了不少实用的知识,确立了自己的定位。心理委员的职责是做好好榜样、播种机、探测仪三个职位,用自己的正能量去影响他人,传播正面的心理知识,解开对心理咨询的误解,并且用心体会和聆听每一个感情,从而在同学遇到突发情况时的情绪突然转变能有所应对。

很感谢这次的培训让我知道朋友之间的帮助的重要性,也让我更懂得去聆听、关心和践行服务式领导。

 

林拉拉:

首先,认识到了要想做好心理委员的工作,首先要让自己成为榜样。我以前一直把做好工作放在首位,殊不知让自己成为榜样这种服务式领导的行为才是最有效的。我一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多设立可行可度量的小目标,战胜自己的惰性,严于律己,让同学们一看到心理委员就产生正面的印象。这样才能有效带动更多同学自律地生活学习。

其次,我意识到了识别和表达自己情绪的重要性,要先了解自己的情绪,才能有效地控制它。我以前一直习惯抑制自己的情绪,经过这次学习我才明白释放和及时调整才是健康的状态,而不是硬撑着说自己没事。

再次,最让我醍醐灌顶的是给予-接受的理论,对待任何事情,你越在乎,反复地去调整你的状态,可能会显得有些过于敏感,却越表示一种动态平衡的健康状态。你越习惯性地忽视一些问题,表示出冷漠的态度,这个问题可能会愈演愈烈。在做心委的过程中,我会尽量让大家愿意去了解心理中心、心理咨询和自己的心理,时常关注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起到预防作用。

最后,我又一次意识到沟通、聆听,即有效交流的重要性。其实我跟很多同学都没有达到心贴心交流的程度,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嘘寒问暖,没有更深层次的交流,还没走近他们的内心。从今以后,我会更加关注同学们的情绪状态,了解同学们的性格特点,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大家适当的帮助,跟更多人建立深刻的交流关系。

最后的最后,非常感谢这次心协能给我培训的机会!我一定好好落实班级心理和生活建设,为同学们身心健康地生活成长保驾护航,并预计在本学期内举办一场心理活动。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