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中心

【番外·上】现在的你,能揭穿谎言了吗?

发稿时间:2016-11-10

心协菌有话说

亲爱的读友们,《谎言——揭穿商业政治和婚姻中的骗局》这本书已经过半,现在的你,能够揭穿谎言了吗?

别担心,即使现在的你没法做到,我们还有后半个阶段的阅读,定能助你: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哈哈,现在的你能识破这句谎言吗【滑稽脸】)!

学已至此,先让心协菌带领大家简单回忆一下前面所了解的知识吧。

 

《带你走进说谎的世界》提到谎言与谎言之间是有区别的,同时也向读者们发问:什么是谎言?谎言有什么样的形式?

《谎言的套路有多深》便为我们作出了回答:谎言是一种有意为之的选择,它误导受骗者,却没有事先告知其意图。隐瞒和捏造是谎言的两种主要形式。或许有人会问,balabala说了一通,如果我们真的遇见谎言该怎么办呢?

不要方!《说谎者,你的谎言穿帮了吗》就为我们分析了谎言穿帮的主要原因:一是拙劣的说辞,二是谎言中的情绪,这是揭穿谎言的理论基础。同时,还为我们详细解释了什么是“谎言中的情绪”。

 

如果说分析谎言穿帮的原因是从说谎者角度出发的,那么罗列各种抓谎的线索便是从抓谎者角度出发的。《破解谎言的密码》为我们总结了“抓谎大法”,如果对自己的抓谎能力不够自信,就去重新仔细阅读这一章吧!不过,人类是复杂的动物,很难通过语言或者动作来判别一个人的心理,那么,我们该如何看破人心,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呢?

《从表情里能获得什么》便为我们介绍了说谎的表情线索,这部分内容可是与微表情紧密相关哦~但是,人有失手,马有失蹄,大家应该都有判断失误的时候。那应该如何尽最大可能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相信《陷阱与预防措施》会给你答案。

看了这提纲挈领,你是不是还不过瘾?那么接下来,便由心协菌深入地带领大家重温每篇推送的精彩之处吧!

 

导读一《带你走进说谎的世界》

 

“世界上没有人人都不信的谎言,也没有一句谎言都不信或只相信谎言的人”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伴随着或多或少的谎言。大到人们称之为阴谋的,上升到国与国之间决定世界走向的重大场合;小到鸡毛蒜皮,出于不耐烦的随口一说。谎言似乎无处不在,我们应该重视它,但也不需要看它犹如看见了洪水猛兽一般排斥,谎言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同时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你可曾仔细想过谎言的种种呢?如果没有也没关系,通过接下来阅读保罗埃克曼的《说谎-揭穿商业政治与婚姻中的骗局》,我们会对谎言有更深刻的认识。

导读二《谎言的套路有多深》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说谎的定义:说谎是一种有意为之的选择,它误导受骗者,却没有事先告知其意图。我们可以从中得出定义说谎的三个要点:误导行为,有意为之,无事先告知。

误导行为——我想我没有必要做过多的解释,想必不会有人把误导说谎这两者分割开。

有意为之——假设说,我们穿越时空见到了古人,古人会告诉我们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虽然我们心里清楚这并不是事实,但古人的话却不是说谎,因为他们不是有意为之的,在他们的观念里,这就是事实。

无事先告知——这就像是“你已经进入了监控区域”一样,既然对方已经告知于你,你就不能说对方是偷拍的。如果我事先告知“出于某某某原因,我不能把一切告诉你,我说的也不一定是真的”,这时你就无法指责我隐瞒或者说谎了,因为已经有事先告知了。

总而言之,出于这种或那种的理由,我们不得不把事实隐藏起来,用说谎的方式来处理事情。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两种主要说谎方式——隐瞒和捏造的孰优孰劣。

 

隐瞒毫无疑问比捏造要容易实施的多,它不需要编造本来不存在的故事,同时也不需要为自己编造的故事做善后处理。做一个好的编故事的人很难,做一个闭口不言的人却很容易,编的故事编的在精妙还是假的,终究是有破绽,而且在完善这个编造的故事的时候,破绽就会越来越多。但隐瞒就更容易被隐藏,露出的破绽比捏造更少,暴露的后果也相较而言更加小一些,倘若暴露了,大可用“我不记得了”、“我不确定”、“我本来等着以后再说出来”这种借口搪塞过去。

 

与此同时,隐瞒给人的负罪感也更加轻一些,捏造基本上是无可辩解的欺骗行为,但隐瞒却可以用“我没必要说,隐瞒不是说谎”来安慰自己。最后,当隐瞒无法继续下去的时候,往往可以用捏造的方法继续,但捏造被发现了往往就没法隐瞒了。

 

捏造看似与隐瞒相比有着太多的劣势,但它有时候可以解决隐瞒无法解决的问题。捏造带有隐瞒所没有的指向性,一个足够令人信服的捏造可以将人误导至其他的方向。就像《奥赛罗》中伊阿古用捏造的事实误导奥赛罗,让他以为自己的妻子已经出轨,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如果伊阿古不用捏造而仅仅用隐瞒的方法的话,是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的。这是捏造的主动用法,当一个人处于不想被发现的事面临曝光的危险这种被动的情况的时候,捏造也同样能发挥比隐瞒更好的作用。

 

本章原文中举的杰里和露丝的例子就已经十分生动了,露丝面临着秘密暴露的危险,这时候她为了不让杰里发现不得不编造了“是主日学校的女士打来的电话”这种无中生有的故事,除去作者给出的辨别方法以外,事实上杰里也可以像主日学校的女士询问是否确有此事,编造的故事总会有漏洞,但当时露丝别无选择,她不能用沉默来回应杰里的疑惑,只能捏造故事。这就说明捏造往往能做到隐瞒做不到的事。(顺便一提,保持笑容可是伪装自己的好办法哟~)

 

这两种方法涵盖了大部分的情况,然而除此之外依然有很多的方法,我们来简要叙述一下。

 

1.将错就错

承认但偷换原因。谎言是想不让其他人知道些什么,那么在即将暴露的时候把发现人的目光转移到相对而言对自己不是那么不利的原因上是个好选择。“我确实有些不对劲的地方,但其实是因为理由A”(实际上是因为理由B)。这就好比我遇到推销的人买了又贵又没用的东西,别人问我为什么买它,我会说它虽然没有什么用但它确实吸引我了。(实际上就是简单的被骗了)除去某些特殊情况,人一般不会对其他人的事刨根问底,当得到一个没有什么意思的答案的时候,就会失去对这件事的兴趣继而将目光转向其他事情,这样就成功的误导了他人。

 

2.真话假说

这种方法也比较常见。怀疑这种感觉会让人想的很多,这种时候如果刻意的用一种夸张的方法展现事实给对方,反而会让他因为你的表现而感到疑惑。在有严重后果的时候,真话假说或许能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就像原文中莱乌奇对德斯特凡诺用真话假说,要知道如果他的卧底被发现肯定是死路一条,这个时候他反而承认了自己是卧底并且夸张的胡诌了他的部署。在德斯特凡诺的眼里,莱乌奇除非是个傻瓜白痴想死了,才会真心的主动承认自己是卧底,现在他的所作所为毫无疑问是一种“开玩笑”的意思。如果自己再较真,反倒是自己太狭隘了。这样真话假说就成功的误导了他人。

 

3.避重就轻

避重就轻不需要完全的说谎,只要把核心的部分轻描淡写或者故意漏掉,不细究的人基本就会漏掉。我们从《悲惨世界》举一例。

《悲惨世界》的主角冉阿让身为苦役犯四处碰壁无处投宿,最终找到了米里埃主教的家(冉阿让本人不知道),主教在和他交谈的过程中为了不让他感觉到地位的欺压感没有说出自己的主教身份,于是有了如下对话。

 

——“您是本堂神甫吗?如果仁慈的上帝公正的话,您应该是本堂神甫”

——“仁慈的上帝何止公正。”

 

在这里,主教没有直接回答是或者不是,而是用了更加模棱两可的说法,既没有否认,也没有肯定。在之后的谈话中,主教从来没有提起过自己究竟是神甫还是主教,这就是典型的避重就轻的方法,故意不提及自己的主教身份,对方问起的时候就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这使得冉阿让在被其他人点破之前一直没有发现自己面前的人是一位主教。

 

4.虚应敷衍

在对方问起的时候,用“你说呢”“这还用说吗”“你懂得”这种话来敷衍对方,如果对方心中已经预想过你有答案的情况,那他就不会继续问下去,这样就避免了直接说假话的罪恶感。事实上,由于我们无法知晓对方的回答是否走心,同时也碍于礼貌如果继续问对方可能会让对方觉得自己不够机灵不够机智,所以最后也弄不清楚对方的真实意思。这种方法常见于喜欢嘲讽的人身上。

所有的谎言都会因为说谎者的行为路出马脚,一种比较直接,从言行上直接泄露真相,这种我们称之为破绽。一种比较细微,从说谎者的神态动作等方面的不自然泄露真相,这种我们称之为说谎线索。破绽很好理解,假设说我说我从来没有去过某地,但在其他人谈论当地风土的时候说出了却说出了当地的店铺或者风景,这就是一个很明显的破绽;又比如说我自称非常伤心,但却脸上止不住的笑,任何人看了都不会把我和伤心的人联系在一起,这就是说谎线索。我们的生活中往往充满着谎言,如何辨别谎言?如何对说谎有着更深的理解?谎言又会以什么样的形式穿帮呢?

 

相信看到这里的你一定意犹未尽~

不要走开,动动手指,番外(下)的精彩马上回来。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