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专家督导|2023年春季学期第I场:特邀督导师刘丹

发稿时间:2023-05-05

督导是助人专业训练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不仅提升受督者运用专业知识对来访者及其问题个案概念化的能力、指导在个案中具体运用专业技能,也培养受督者的伦理敏感性、提升伦理决策能力。

北京语言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自2015年起连续开展临床督导工作,已建成”周际工作督导、月度专家督导、学期评估督导“的成熟机制,为专兼职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胜任力提供稳定有效、多元兼容的支持、监督与保障。

3月30日上午,北语心理中心邀请刘丹老师来校为我们带来本学期第一场专家督导。本场督导由王颖老师主持,两位咨询师呈报案例,来自北语与农大两校的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共22人参与了督导研习。

本学期我校心理中心继续与中国农业大学心理中心联合开展团体督导,与会咨询师均签署团体督导保密协议,在遵守专业伦理的基础上开展专业研讨与学习,促进专业交流与共同成长,提升专业助人能力。

督导师简介

刘丹,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系统注册督导师(D-06-42)、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认证督导师(XXD-2020-049),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博士,原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副主任。担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婚姻与家庭心理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家庭治疗学组常务副组长、德国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副主席等。

督导流程

1.主持人致欢迎词

2.受督者报告案例

3.督导师带领咨询师进行讨论

4.参会者反馈督导收获

5.结束语 & 合影

督导纪要

刘丹老师首先邀请全体咨询师逐一进行自我简介,从系统的视角解释了与团体每一位成员建立关系的重要性,强调了成员之间的差异即资源的观点。与此同时,刘丹老师也关注督导环境的舒适性,说明咨询师的良好状态有利于学习新东西。在督导的开始,刘丹老师就从细节着手,示范了系统式工作是如何利用所有资源的。

在督导过程中,刘丹老师以受督者的焦点为焦点,不仅为咨询师的困惑提供新的视角,并且立刻给出基于理论的具有可行性的实操方案。在回应咨询师的诉求时,督导师邀请咨询师进行直接的练习和反馈,进而根据咨询师的反应给予针对性的回应,重复进行这一过程,直到受督咨询师的疑问被有效解决。

举例来说,在咨询师谈到无法感受到来访者的痛苦时,刘丹老师从系统的视角帮助咨询师理解人对于平衡的需求——不在现实纠结,就在内心纠结。并且提出可以通过在纸上记录来访者的纠结,来帮助来访看到自己——语言是线性的,写在纸上变得具有共时性,这样就把线性的关系转化为同时存在的关系。在探讨咨询师如何满足来访者的需求时,刘丹老师指出,咨询师需要觉察自己的期待和需要,并且通过简明的语言(比如“解释往往是咨询师的需要“)和具体的示范为咨询师带来直接的学习。

本场督导刘丹老师通过温暖、精细、具体的督导方式向我们展现了系统式工作的魅力。不仅指导咨询师如何做好咨询,并且也用语言和行为示范展示了如何做好咨询。

督导反馈

作为被督,收获很大,再一次体会系统式咨询魅力和刘丹老师精细化处理的艺术。我已经在咨询中处理了督导时提出的问题,我坚持了自己咨询师的角色并且简单说明原因,没有进行过多的表达,来访者同意并表示理解,这样的反应让我感到惊奇。

作为咨询师,坚持自己的立场,不要过多解释,解释的时候容易从咨询师的位置滑落。

学到很多非常具体的理念和干预技术,包括:1.差异就是资源; 2.照顾好咨询师自己,先让咨询师自己舒服; 3.结构化访谈可以用10+30+10分钟的结构等。

收获很多,看到从系统视角,看到了很多平时没注意的细节,并且看到这些细节如何成为咨询的资源。

督导合影

(转载自中心公众号blcupsy)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0